近期,一则 “AI 医生将重症肺炎误诊为普通感冒” 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让不少人对 AI 医疗心生恐惧。但这其实是一则漏洞百出的谣言。本文将为你拆解谣言,带你正确认识 AI 医疗的现状与未来。
宝子们,最近医疗圈又起了一阵妖风,网上疯传什么“AI医生闯大祸,将重症肺炎误诊为普通感冒,患者险些丧命”,这可把大家吓得不轻。今天咱就来好好盘一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谣言粉碎机:“AI误诊”消息漏洞大赏
从网传消息看,这事儿被说得有模有样,什么4月5日发生,还号称4月6日澎湃新闻独家披露细节。结果一去核查,澎湃新闻近期根本没报道过这事儿。更搞笑的是,消息里提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张伟采访实录”,可华山医院呼吸科根本没张伟这号人物,主任也不是他。还援引“4月7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但那天根本没相关发布会,最近一场是4月3日,主题也和AI诊疗毫无关系。这就好比一场漏洞百出的闹剧,破绽多得让人哭笑不得。
二、谣言背后的“套路”:利用焦虑赚眼球
深挖下去才发现,这不是个例,背后是一批以“AI医生”为主角的谣言。一会儿说上海患者家属获赔127万,一会儿说北京患者家属获赔1.2亿,还有什么“2025年上半年全国AI误诊案例达417起”,但现在才4月,权威机构也没发布过这数据。这些谣言套路都一样,利用大家对医疗服务的关注,以及对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不了解,编造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加入各种假的“官方报道”“专家分析”,制造矛盾、放大焦虑,就为了让咱这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帮忙扩散,好让造谣者赚足点击量和关注度,简直可恶至极!
三、理性看待AI医疗:辅助而非替代
咱可不能因为这些谣言,就一棍子打死AI医疗。其实,“AI+医疗”是大势所趋。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涵盖了4大类84种场景呢。在这些场景里,AI主要起辅助作用。像AI技术能快速分析健康大数据,给出个性化智能健康评估结果;还能精准比对CT影像,辅助医生快捷搜索病例。但大家要记住,在医疗过程中,拍板做决定的还得是咱们专业的医生。国家也明确规定,不允许AI取代医生进行诊疗或处方,这是对咱患者负责呀。
宝子们,以后再看到这类“AI医生误诊”的消息,可别轻易相信,多留个心眼去核查。咱们要客观看待AI医疗,让这项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而不是被谣言吓得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