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一般情况下由于父母不良嗜好、先兆流产、服用避孕药或治疗不孕的药物、中毒等,以及新生儿自身颅内出血、感染及营养不良等都会引起脑瘫。
小儿脑瘫表现特征
一、主要表现
普通读者认识的脑瘫表现就是不会翻、坐、爬、站、走或者站和走的非常难看,像跛、瘸一样;大多胳膊和腿僵硬,还有的是全身非常软。
脑瘫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存在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肌力和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
(1)运动功能障碍
随着生长发育的阶段表现不同,核心的表现是运动减少和运动不能。如吸吮力量不足,吃奶、喂养困难;一侧(上,下,左,右侧或一肢)肢体基本不动或异常活动;也有表现为易激惹、异常哭闹、受刺激时四肢强直僵硬等。进而是不能按生长发育规律建立“翻、坐、爬、站、走”等运动形式。
原有一些观点将“运动发育落后”并入运动障碍的早期表现,认为按照生长发育节点,没有出现“翻,坐,爬,站,走”的运动形式,就可以考虑脑瘫的诊断。这就是给家长造成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因为临床证实相当多的“运动发育落后”并不是脑损伤造成的,也有相当多的小儿脑瘫运动发育并不落后,只是异常。如果存在“运动发育落后”,应该引进高度重视,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2)姿势发育异常
就是在各种体位状态下,出现与正常小儿表现不同的奇异刻板姿势,是小儿脑瘫很明显的体征。姿势异常往往是由于脑损伤导致中枢上,下神经元联系不畅,下神经元失去中枢控制而出现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进而发生姿势异常。一般情况下可分为肌张力低下型姿势、肌张力亢进型姿势、非对称性姿势、原始反射残存姿势、步态异常姿势等。比较明显有蛙位、尖足、剪刀步、棒状腿、头偏斜等,还有些表现可以通过运动激发表现出来。
(3)肌张力异常
是绝大多数脑瘫患儿均存在的表现。不同类型的脑瘫,可以有肌张力亢进型、肌张力低下型和肌张力动摇型三种不同表现。亢进型表现为肌肉硬度大,摆动度小,关节伸展度小,有铅管样或齿轮样感觉;低下型表现为肌肉松软,摆动度大,关节活动度增大。动摇型表现为安静时肌张力不高,但当受到刺激时或做其一动作时便出现肌张力增高亢进和高低动摇不定。
(4)肌力异常
主要是指肌肉力量不足,基础肌肉力量不足造成全身松软;持重(克服地球引力)不足造成直立行走困难;肌力不足是造成姿势、运动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5)反射异常
主要表现是原始反射消失过晚或残存,围绕适应地球引力的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出现延迟。小儿脑瘫的实质是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层)损伤后对下运动神经元控制指挥能力的减弱或损失,形象一点说就是出现了“无指令,无管理”的运动状态。下情不能上传,上情不能下达。人在胎儿期的神经反射主要是生物低级反射发育,如吸吮反射、自动步行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出生后主要是大脑皮层在逐渐控制低级活动的同时,适应地球引力,进化为直立行走的高级反射发育过程。这种反射可以当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或者重心发生转移时,主动将身体恢复并保持直立平衡状态。如果这期间大脑损伤,应该受到管控的原始反射将持续存在,应该建立的适应地球引力的立直、平衡、协调反射不能按时出现,个体生物运动进化过程障碍或停滞。
二、伴随表现
小儿脑瘫的定义偏重于运动障碍,其实脑损伤不仅仅是运动神经中枢和运动传导通路的损伤,也会存在除运动以外的其它中枢损伤和联络通路损伤。如智力障碍,听力/视觉障碍,语言和言语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如脑瘫合并智力低下,脑瘫合并癫痫,两种以上的合并症也称复合脑损伤。所以脑瘫也可以认为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损伤或脑损伤综合症。
常常因为患儿运动问题突出明显,而忽略了其它问题的存在。往往对运动障碍的康复替代其它问题的干预。这也提示在小儿脑瘫康复过程中,诊断评估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三、继发表现
临床观察到脑瘫的继发表现主要有肌肉、肌腱挛缩;肌肉及其与周围组织粘连;肌肉肌力弱、萎缩;躯干扭转;髋脱位;脊柱畸形等。 发生肌肉挛缩、粘连、萎缩的原因,除痉挛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干预抑制外,提醒大家的是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牵拉过度、按揉力度过大的损伤,有创治疗的损伤及缺乏任务导向性的功能训练等,都有可能造成和促进挛缩、粘连、萎缩的发生,应当引起注意。
上述是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在平时的生活中,宝妈们发现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异常时,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脑瘫所带来的危害降到低等。
TAG:健康 | 健康 | 脑瘫
文章链接:https://www.9heal.com/jiankang/230944.html